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又称口歪、口眼歪斜等。
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均可参照本节施治。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hSG老中医在线
症状和体征 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部分患者口角歪向病侧,名为“倒错”现象。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
证候分析 面颊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布,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阳明经络,导致经气失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风邪善行数变故起病突然,出现面颊瘫痪不能自主的表现。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所说“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而发面瘫。足少阳胆经分支从耳后入耳中,手少阳经筋“支者入系舌本”,若热邪郁滞少阳可出现耳后疮疹、耳痛、听觉及味觉障碍。本病迁延不愈,邪郁化热,伤津灼阴,阴血不足,虚内风动,故见筋惕肉瞬、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燥热伤阴证多见于面瘫日久不愈者,临床可见面颊筋疾、筋惕肉瞬。
治法 活血,通络,祛风。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处方 翳风 地仓 颊车 合谷 太冲 风地
随证配穴 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禾(骨蓼)。鼻唇沟歪斜者,加水沟。额唇沟歪斜者,加承浆。目不能合者,加阳白、攒竹或申脉、照海。燥热伤阴者,加太溪。
刺灸方法 初期外用泻法,后期外用补法,加灸。
方义 风池、翳风可疏散风邪,翳风又可祛风止痛,适于初病耳后疼痛。颊车、地仓平刺透穴以疏通面部气血。合谷、太冲祛风通络,善治头面诸疾。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电针 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穴,通电5~10min,通电量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宜。如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至,应将针退出重刺。
本病在针灸治疗期间,可配合湿热敷,每次10min,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