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脑血栓
快速搜索

定期输液 防不了脑血栓

2015年11月19日

北京饭店的一位职员40多岁患了脑血管病,听人说每年输两次液可以预防脑血栓。

定期输液 防不了脑血栓

便通过关系坚持去一家小医院输液,想不到却引起了肾功能衰竭。医生认为:“这是输液反应造成的。” 大概有10多年了,不知是何种原因忽然刮起了一阵以输液来预防脑血栓的风,而且久盛不衰。不仅医生会让脑血管病人在季节转换时定期到医院输液,不少病人也会主动提出要求,就连在公园里晨练的老太太也会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输液就真的那么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著名教授王新德的回答却是:“输液不可能预防脑血栓。” 脑血管病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种神经疾病,也叫做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出现偏瘫、失语、视觉缺损以及神志障碍等。脑血管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城市的患病率为719/10万,北京为1285/10万,在全国城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方面,均位居第二。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人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达80万~100万人,而累积下来为数众多的脑卒中存活者,均遗留轻重不等的偏瘫、痴呆等残疾,其中3/4还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力。毋庸置疑,脑血管病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 曾几何时,定期给脑血管病病人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大大小小医院的惯例和病人心目中的“救命良丹”,似乎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卒中,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那么,这种由来已久、花去了大量医疗费的做法,究竟有效还是无效? 王新德教授说,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仅危险因素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烟、红细胞压积增高等20多种,只有有针对性地、坚持不懈地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生。以学术界公认的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来说,它可使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对脑卒中的危险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关系:收缩压大于150mmHg者,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即增加28.8倍;舒张压大于90mmHg者,危险增加19倍;临界高血压者脑卒中的危险是正常者的8.7倍。降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而输液根本降不了血压。同时,对心脏病和糖尿病应进行针对性治疗,而短期输液既不能治疗心脏病,又不能控制糖尿病,因而也就无从说到疗效。 输液对哪些病有效?王新德教授认为:“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如脑栓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等,应由医生视病情决定选择哪些药物静脉滴注,因有的药物能稀释血液、改善脑局部病灶的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的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的有溶栓作用等。特别是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因其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 王教授认为,一种医疗方法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才能用于临床。每年两次输液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是否有效,只有在做过卒中后定期输液与卒中后不输液的长期对照试验后,再根据临床统计结果下结论,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科学根据说明,输液的药效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即便是对高血脂病人,仅靠一年两次的输液也根本解决不了预防的问题,何况输液停药后还有一部分人病情会呈现反弹,输液降脂来预防卒中是否有效还有待研究,更重要的是输液还会带来过敏反应问题,像休克、心衰、肾衰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输液所使用的药物并不能达到100%的提纯度或无菌,而输液治疗本身造成的感染机会就已经增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