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面瘫
快速搜索

分析面瘫的产生机制

2015年10月24日

分析面瘫的产生机制

面瘫患者,通常的临床表现,就是面部神经出现功能性的麻痹,面部表情不自然,呈现呆木状。局部性肌肉的随意性增强,眉头的动作也会失衡。下面,我们就分析面瘫的产生机制.

面神经麻痹,什么是面神经麻痹,专家介绍:上部面肌随意运动障碍时额纹消失,不能蹙额,抬眉,眼不能闭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上外方,日久之后出现下睑外翻,流泪,结膜及角膜干燥,发生结膜炎及角膜炎。面下部麻痹时,口角下垂并向对侧歪斜,笑或露齿时更为明显。吹口哨或鼓腮不能,说话欠清晰,食物易存留于同侧齿颊间,饮水易沿口角外流。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此外,视病变位置不同,可有味觉减退,泪腺及延腺分泌减少等。

一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两侧上部面肌运动存在,即蹙额、闭眼、抬眉等功能良好,而对侧下部面肌随意动动消失,呈痉挛性麻痹。但在感情激动时全部面肌仍有情感的轻微自然流露。此乃因面肌的随意运动与情感表露(不随意运动)不完全相同,情感表露的核上纤维可能来自丘脑处,通过锥体外束将冲动传至面部表情肌之故。同时,伴有舌运动麻痹,而味觉、泪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时,患侧面部上、下表情肌(不包括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均瘫痪,属迟缓性麻痹。典型的周围运动性面神经麻痹,常为一侧性,并与病变所在部位同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