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母亲妊娠期、围生期、分娩时及小儿生后1个月内,许多异常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脑瘫。脑瘫的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还伴有智力低下、癫病、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危害很大,需要及时进行专业治疗与康复训练。
头部控制是儿童运动发育过程中最先表现出来的技能,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工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抬头。俯卧位、仰卧位、坐位,交替进行。
翻身训练是训练人员通过上肢带动、下肢带动、用玩具吸引等多种方法,训练脑瘫患儿翻身,扩大脑瘫儿的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
坐位训练,可提高脑瘫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脑瘫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要矫正患儿异常坐姿,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
通过辅助患儿膝部、髋部、踝部做爬行训练,也可以用玩具吸引患儿自主爬行。爬行训练能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用器具辅助站立、站立稳定、平行杆内站立、由坐位站起等站立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进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
上下台阶训练,主要采用平行杆内跨步、训练人员辅助、用拉环引导等方法,可提高脑瘫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鼓励患儿独立进食,有益于改善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