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中风
快速搜索

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中后期康复治疗

2015年11月26日

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中后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strom分期的4~6期,主要治疗目标是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正常运动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上。相当一部分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与其感觉缺失有关,因此,在偏瘫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改善各种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1、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 偏瘫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较患侧下肢相对滞后,这可能与脑损害的部位和上肢功能相对较精细、复杂有关。上肢和手是人体进行功能活动必需的功能结构,尽管健侧上肢和手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代偿作用,但是,患侧上肢和手的功能缺失或屈曲挛缩仍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康复治疗中,应当重视患侧手臂的功能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能忽略患侧上肢和手。

在进行患侧上肢功能性活动之前,必须先降低该肢体的屈肌张力,常用的方法为反射性抑制模式(rip):患者仰卧,被动使其肩关节稍外展,伸肘,前臂旋后,腕背伸,伸指并拇指外展。该法通过缓慢、持续牵伸屈肌,可以明显降低上肢屈肌的张力,但效果持续时间短。为了保持上肢良好的屈肌张力,可重复使用该方法。另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肩胛骨的前伸运动也可达到降低上肢屈肌张力的目的。患手远端指间关节的被动后伸、患手部的冰疗、前臂伸肌的功能性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均有助于缓解该肢体的高屈肌张力,改善手的主动活动,尤其是伸腕和伸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肢体推拿应为上肢的伸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否则将加强上肢屈肌张力。在进行上述的功能性活动中,可逐步增加上肢和手的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如某一肢位的维持等),为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创造条件。在进行上肢和手的运动控制能力训练时,为了防止共同运动或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治疗师可用手给予一定的帮助,以引导其正确的运动方向。

在偏瘫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中,尤其是在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中,尤要重视“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恢复规律,近端关节的主动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该肢体远端关节的功能恢复(如手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2、下肢的治疗性活动 当患侧下肢肌张力增高和主动运动控制能力差时,常先抑制异常的肌张力,再进行有关的功能性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帮助)。降低下肢肌张力的方法(卧位)有:腰椎旋转(动作同骨盆旋转);患侧躯干肌的持续牵伸(通过患髋及骨盆内旋牵拉该侧腰背肌,患者屈膝、髋内旋,治疗者一手下压患膝同时另一手作用于肩,使患侧的躯干肌得到缓慢的持续的牵拉);跟腱持续牵拉(可在屈膝位或伸膝位进行被动踝背屈);牵张腘绳肌法,在膝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屈曲髋关节,达到牵张腘绳肌的作用。治疗者用一手固定患侧膝部,保持膝关节伸展位,另一手托住足部向上抬起下肢,这种方法简称为slr。

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可在屈髋屈膝位、屈髋伸膝位、伸髋屈膝位进行患侧下肢主要关节的主动运动控制活动,可以加用前述的指压第1、第2跖骨间肌,以促进踝背屈功能的恢复;患足的跟部在健腿的膝、胫前、内踝上进行有节律的、协调的、随意的选择性运动称跟膝胫踝运动。该运动是下肢运动控制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可作为评定其训练效果的客观依据。由于下肌张力增高主要为伸肌(与上肢相反),因此,在使用推拿、针灸等方法时,应为促进下肢的屈肌功能恢复为主(如胫前肌等)。

在运动控制训练中,主要练习不同屈膝位的主动伸膝运动、主动屈膝运动和踝背屈活动,可加用指压第1、第2跖骨间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