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一种常见的脑科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最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脑萎缩的患病率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脑萎缩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会给家属增加很多的负担。因此,患了脑萎缩大家要选择一种好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脑萎缩治疗前检查是必备的一项工作。那么在诊断脑萎缩时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临床检查:在诊断脑萎缩时,首先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观查其症状,并要配合一些必要的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可发现脑萎缩患者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线反射如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二三头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降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不能并脚站立、行动缓慢、下肢颤抖、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态步履,步态蹒跚、步幅宽大、病理反射有伯氏征、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划圈试验。
影像检查:脑萎缩除了要做临床检查外,还必须配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患者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迴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纹理粗重,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低密度已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形像上可见脑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小加宽、橄榄体变偏平或缩小。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在诊断脑萎缩时需要做的相关检查的介绍,希望大家都了解了脑萎缩需要做什么检查,准确的检查工作对脑萎缩的诊断非常重要,大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方法并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